珠海特区报专访 | 192米的格力电器总部大厦,是怎么“叠”出来的?
日前,徐昀超建筑工作室正式公布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格力电器总部大厦的总体设计方案。从效果图上看,格力电器总部大厦外观形似一座巨大的“叠叠乐”,由9个立方体模块错落堆叠而成,充满了科技感和艺术感。
公开资料显示,格力电器总部大厦位于横琴金融岛,用地面积0.97万㎡,总建筑面积9.09万㎡,计容建筑面积58580㎡,塔楼最大高度达192.1米(41层),规划功能为办公、酒店。项目已于今年5月顺利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横琴潮记者近日专访了该项目的主持建筑师徐昀超,多角度探秘格力电器总部大厦新形象。
作为合作区的新地标,格力电器总部大厦这座外观形似"叠叠乐”的建筑备受瞩目。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创意的初衷?
在一次方案讨论中偶然发现“方块叠叠乐”,引入 “树”的模型,构建一片垂直“产业雨林”的概念。
格力电器总部大厦的初始构思并非来源于“叠叠乐”,而是立足于定制化设计的概念,以满足城市规划和企业的需求。
从地理位置上看,格力电器总部大厦位于“海上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西侧与珠海相邻,东侧与澳门隔岸相望,希望具备独特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鉴于格力电器以往园区偏向低容积率、水平分块布局,传统超高层的紧密排列设计,无法满足水平园区高效和互联的需求。
于是,设计团队在一次方案讨论中偶然发现一个全新的思路,摒弃了对超高层的执念,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引入 “树”的模型,构建一片垂直“产业雨林”的概念。
建筑设计框架就像一棵大树,屹立在城市森林中,而每个模块之间错落堆叠,宛如大树延展的枝桠般,打造出空间的流动感,后来这个设计也被大家生动地比喻为“方块叠叠乐”。
要在横琴金融岛建造这样一座超高层塔楼,您在设计布局时是如何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希望能够借鉴自然界的原理和结构,来指导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无所住相而生其设计”是我们工作室的设计哲学,我们以自然为内核逻辑,每一次建筑设计,都希望能够巧妙地借鉴自然界的原理和结构来指导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呈现建筑原始的美感。
考虑到横琴金融岛地理位置独特,周围高密度的塔楼形成紧张的城市环境,我们希望设计一座既放松又具有空间感的建筑,同时留有多功能的建筑空间,增加建筑功能的弹性,创造独特且通透的城市空间和景观视野。
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0.97万m’,总建筑面积约9.09万m,在设计上如何最大限度提升空间利用率?
我们采用创新性设计,将建筑核心筒移至东侧,形成偏筒式结构。
由于用地条件紧凑,加之东侧临近的一座超高层综合体遮挡住了项目东侧的景观。为了优化建筑布局,我们采用创新性设计,将建筑核心筒移至东侧,形成偏筒式结构,争取到最优的景观资源、自然光照和通风效果,同时提高了能源效率和低碳性能。
而建筑北、南和西侧则形成一个“U”字形布局,打造出一个高达96米的透明立体中庭,将9个空间模块有机地串联起来。
结合“以空为用”的设计手法,我们将办公塔楼传统的分层隔断模式演变为有机、互动的垂直共享空间,形成一个集办公、休闲、社交和创新于一体的生态社区。
面对“双碳”日标下,横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您是如何践行建筑本身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
大厦的运营涉及被动式节能和主动式节能两方面。
在被动式节能方面,立体中庭两侧的9个模块通过架空层连接室外环境,形成显著的生态吹拔效果。通常情况下,建筑中庭内部无需打开空调,人们即可感受到自然风。
此外,建筑西侧拉索幕墙后置遮阳系统,调节光线进入室内的模式,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在主动式节能方面,南侧和西侧的建筑幕墙采用光伏发电幕墙,与格力自主研发的光储技术形成闭环。这项技术能够储存白天产生的电能,用于夜间LED和广告照明,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格力电器总部大厦的设计在安全考量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在台风多发的地区,安全性是我们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首先,9个模块之间的架空层设计,对减轻台风带来的不规则风压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次,大厦设计框架充分借鉴自然界的“下大上小”结构,这种独特设计可以有效分散风力,增强楼宇的稳定性。
最后,对于建筑的垂直幕墙,我们采用了悬索幕墙,具备更强的抗风压能力,可以抵御高达16级的台风。
除了格力电器总部大厦外,您还为横琴市民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了一座吸睛的建筑,这两个作品之间有没有体现您对横琴的独特认知?
横琴给予我的印象是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地方,这三个关键词也贯穿于我对两座建筑的设计理念中。
尽管格力电器总部大厦和横琴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在外观上截然不同,但它们的本质都体现了开放和包容的理念,这是设计上创新的基础。
同时,结合“以空为用”的设计手法,我希望在建筑内部创造出更具弹性功能的空间,让更多的市民、游客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和活动来感受这一空间,而不是将其完全填满。
以横琴的城市形态为例,大小横琴山盘踞南北,碧波天沐河横跨东西,恰恰是城市给居民的自然留白,形成了一个“呼吸式”的空间。
换言之,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留白也将产生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建筑。
文章来源:横琴潮